1、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2、晋代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3、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4、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例1:有一客户印5000张大16开,157双铜,吨价7300元、求总纸款是多少?
解:0.531×7.3×157÷500÷16×5000×1.1(即+10%)=总纸款是:418.40元
纸报价公式二:
(1).大度纸长1.194 m×宽0.889 m×克数×吨价=1张纸价÷开数×印数+
10%损耗=总货纸款
例2:有一客户印15000张大16开,157双铜,吨价7300元、求总纸款是多少?
解:1.194 m×0.889m ×7.3×0.157÷16×15000+10%=总纸款是:1254.56元
令纸价计算方法和1张全开纸价计算方法:
解:大度纸长1.194 m×宽0.889 m×克数×吨价=1张纸价×500张=1令纸价
1令纸= 500张(纸的单位是以令为单位)
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在2010年11月,已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是那些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为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相关国家需要承诺执行专门的保护计划,并有可能从教科文组织管理的一个基金获得财政方面的资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