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过底:印刷事故的术语。指墨层太厚实不及乾燥,污染了压在上面的纸张背面。
15.
车头
(
上声
)
:菲律宾称司机为车头。印刷的车头不是机长,而是指印刷转速数。
16.
石数:石印时代对印刷数量的称谓。纸张压印一次色称一石。
17.
二手:指印刷机的副手,或称睇掣。
18.
打稿:通过打样机预先印刷一个正式印刷时的样稿。
19.
飞达:印刷机送纸的传送装置。
.
飞墨:印刷机转速快而墨身稠度不够,离心力使墨液飞溅。
6.
墨线:在印版上画一条规线,使刚好印在纸张规位,可一目了然监控针位。
7.
浮污:印版亲水不力,变成亲油,当然起薄薄的油污,问题多在水斗水的酸
?
度不对。
8.
起炮:炮,滚筒俗称。橡皮滚筒离开压印滚筒的动作。
9.
夹炮:太多纸张夹在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间,安全感应使印刷机停止转动。
10.
哪渣:不应印到纸张上的墨污,问题也出在水墨平衡。
11.
打掣:印刷机停止转动,原因多为进纸不顺或双张进纸触发安全装置。
12.
针位:不是打针的位置。印张的挡规边位。纸张有长短,印刷套色及裁切需有针位
?
对齐。
13.
连晒:节约菲林的连续晒版工艺。用套准十字移动曝光。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1]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已经广泛使用。[1] 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昇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